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国刑事侦查学开创者、四川大学法学院周应德

来源:东方法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50年2月至1986年8月,先后在川东行署区委、土改委员会、西南建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西南政法学院工作,历任研究员、秘书、审判员、副教授、教授。1986年8月至1992年3月

1950年2月至1986年8月,先后在川东行署区委、土改委员会、西南建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西南政法学院工作,历任研究员、秘书、审判员、副教授、教授。1986年8月至1992年3月,在四川大学法律系工作,任教授,兼任法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11月离休。

遵照家属的意见,丧事从简,遗体告别仪式于7月14日上午9时在成都东郊殡仪馆举行。

周应德教授在青年时代即投身抗击日寇、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在同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斗争中不断成长,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刑事侦查学学科的建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了毕生精力。

周应德教授1921年12月出生于重庆南川,1938年9月在重庆联立高级中学读书,参加了由地下党支部所领导的外围群众团体抗建会,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联中地下支部组织委员。1941年9月至1950年2月,在南川平儿院、简师附小、朝阳大学法律系、江津女中、重庆南岸区和永川地下南川县委做地下工作,任过教师、检察官、司法接管组组长等职。

7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法学院了解到,我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刑事侦查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四川大学法学院周应德教授,于7月12日上午7时在成都逝世,享年101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西南政法学院创办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学科和全国第一所大型司法鉴定中心,是我国第一位刑事侦查学教授。在50年法学生涯中,参加了多起大案要案刑侦工作,编著《犯罪侦查学》教材,参编《法学词典》《刑事法学词典》《法学大辞典》,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编委“犯罪侦查学”分科主编,整理出版《凶杀案例专集》《盗窃案例专集》《诈骗案例专集》三部刑事侦查案例专集。创办《侦查》杂志,任首任主编。周应德教授于2012年获得中国法学会授予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图据四川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东方法学》 网址: http://www.dffxqk.cn/zonghexinwen/2022/0725/795.html



上一篇:个性化广告关不掉?法学院大学生又出手了
下一篇:一教师博士学位论文涉嫌侵权?浙大光华法学院

东方法学投稿 | 东方法学编辑部| 东方法学版面费 | 东方法学论文发表 | 东方法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东方法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